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

當台灣只剩下「中國,不意外」……

從「黃禍論」發揚至今,西方對中國的敵意與仇視,並不難以理解。當中國高鐵的速度、規模與技術領先群雄之後,日本媒體開始有意無意地影射中國「瓢竊」日本技術,而美國更是無法接受被中國超越,由歐巴馬總統宣布要加快與擴大美國本土的高鐵建設。

在其他國家對中國高鐵建設仍沉浸於讚嘆與欽羨氣氛之際,7月23日發生的溫州動車事故,恰恰給了西方等先進國家媒體見縫插針的絕佳機會。我們可以看到外媒如何以嘲笑式的報導來看待這次動車事故,而不久前還在大力讚揚中國大陸高鐵建設的台灣媒體,也立刻見風轉舵,為中國高鐵貼上「只有速度,沒有安全」負面標籤,加入了旁觀與看戲的行列。

「中國,不意外」vs‭.‬「天佑日本」

當新聞報導大陸溫州發生動車意外之後,我們一方面感到震驚,另一方面更期盼大陸相關單位儘快搶救生還的人員,並積極善後。在此之際,卻有大陸網友將一段怪手把車廂移至地面的影片放上網路,言之鑿鑿聲稱從車廂掉落的物品都是「活口」。該段影片迅速成為YouTube點擊率的榜首,同時點燃了兩岸部分青年網友一股腦兒批評大陸政府枉顧人命的「熱潮」。我們從台灣諸多熱門視頻與社群網站的反應可以發現,許多台灣青年並不熱衷於探求事故的前因後果,而僅僅以一句簡單且不帶任何悲憫之心的「中國,不意外」作為結論。

面對大陸任何自然或非自然的災難,台灣一些網友或青年很輕鬆就脫口說出:「中國,不意外。」這種嘲笑而自認為置身世外的看戲心態,一旦對象轉為美國或日本就不同了。如果是日本新幹線發生意外,這些「中國,不意外」的聲浪就會改口為「日本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?」若是將大陸川震替換為日本311地震,「中國,不意外」的聲浪也同樣會改口為「天佑日本」。

意外事故的發生在所難免,重點是如何記取教訓,進而防患未然。就這次動車事故而言,大陸政府備受應變能力不足的批評之後,開啟了內部的糾錯機制,而民間的自主力量也扮演了關鍵的角色。

很遺憾地,這起意外事故,在台灣還是演變為文明高低的大小眼之爭。這種文明高低的評斷在台灣隨處可見,例如將西方的生活方式想像為「浪漫」,而將中國大陸的生活方式刻板設定為「懶散」;又如大加嘲笑大陸的動車意外,卻絕口不提日前阿里山小火車翻覆,造成陸客傷亡的事件;再如中國「黑心食品」在台灣成為「想當然耳」之後,卻故意不提或根本不知道美國與日本食品安全同樣是危機重重。這種「外國的月亮比較圓」,以及希望台灣的月亮跟外國一樣圓的心態,加速了「中國,不意外」這句「潮語」的傳播。

台大化學系名譽教授劉廣定在一場新書發表會提到,他接觸的很多學生認為全世界的壞事都是中國幹的,而災難也是中國應得的。劉老師的話當然有些過分,卻也說出了如此的人心所趨,以及「中國,不意外」的心理意識。

自恃為「天朝上國」的台灣

很多台灣民眾老愛批評大陸是「天朝上國」,卻也突顯出部分台灣民眾自恃為「天朝上國」的心態,認為台灣的文明、實力、水準、技術、科技、人才……一切種種都優於「中國」,「中國」什麼都是落後,人民落後、政府更落後,因為「中國」不自由、不民主,「中國,不意外。」1997年東京大學劉進慶教授形容這種心態為「不只是媚日反華,還有另一個親美反華的心態史觀,本人稱之為美日史觀,即『美日好比是台灣的太陽,地球好似以美日為軸在轉動,歷史好像由美日來帶動』。」無奈的是,這種心態在台灣是愈演愈烈。

當台灣興起一股股的西進求學熱、工作熱、旅遊熱與交流熱,從大陸帶回台灣的卻只有「中國,不意外」認識,而不願意放下文明高低的「天朝」歧視心態,也不願意正面的看待中國大陸。那麼,如果有一天美國與日本的太陽隕落的話,台灣還剩下什麼?